Industrial designer|工業設計師
Øivind Alexander Slaatto

伊溫德.亞歷山大.斯拉托

影像:Slaatto Design 設計工作室.弗萊明.萊托普

採訪:洪雅琪

Photo:Slaatto Design.Flemming Leitorp

Collator:Grace Hung

 

1978 年生於丹麥哥本哈根,畢業於丹麥設計學院,並於丹麥皇家音樂學院學習音樂專業。作為 Slaatto Design 設計工作室創辦人,Øivind 總是試圖從自然世界中汲取靈感,尋找那些簡單、明顯卻饒富詩意的解決方案。秉持慢工出細活的設計態度,至今 Slaatto 合作客戶遍及各產業領域,包含丹麥高端音響品牌 Bang & Olufsen、丹麥經典燈具品牌 Louis Poulsen 與丹麥知名家具品牌 Le Klint。

 


 

丹麥燈具品牌 Louis Poulsen 設計作品「Patera」

從容的出場步伐,愜意的漫談姿態,在午後的 居雅堂 Louis Poulsen 台北旗艦店 裡,丹麥設計師 Slaatto Louis Poulsen 燈具 Patera 為序曲,與聽眾分享一場關於追尋自然美學的設計思路。相較暢談某種設計主義或風格理念,Slaatto 在乎的,更多是圍繞生活中的細膩體驗。

 

透過感官觸及意識,在當今這股追求潮流的速成文化中,Slaatto 有意識地與靈感保有相處時間,緩緩創作出一件件輕盈,卻深富浪漫的工藝作品。因此,Patera 的誕生源於他對費波那契數(又稱黃金比例)的迷戀。受自然啟發,當我們身處其中並仔細觀察,可發現螺旋圖案形現各處,例如向日葵和松果種子的形成過程,甚至啟發達文西、音樂家巴哈,和歷史上許多偉大藝術家的靈感。猶如無止盡的迴旋曲線,由白色膠片層層手工組裝的 Patera 鏤空卻扎實,如浮球般從核心發散不炫目的柔和光線,甚至將光線有意識地傳遞空間各處。承襲 Louis Poulsen 對於「光設計」的理念,Patera 藉由各種不同位置的單元所組成,而這些單元即是確保光的行徑路線得以正確的關鍵;同時,數片膠材層層卡扣的球體結構,讓人無論從外觀何處向內窺視,均找不到「亮點」,彷彿刻意躲藏般令人萌生好奇。以燈具 Patera 為切點,編輯團隊有幸專訪 Slaatto,深入探討更多設計初衷與創作思路,以下採問答形式闡述之。

丹麥燈具品牌 Louis Poulsen 設計作品「Patera」

▍綜觀您的專業背景相當特殊,作為從專業音樂家跨界成為工業設計師,你認為這帶來何種思想上的碰撞,或是觀察角度的不同之處?此外,該背景是否讓你與丹麥音響品牌 Bang & Olufsen 合作時更有優勢?

 

當然。身為一位訓練有素的音樂家,其所學所見會比純然演奏音樂有過之而無不及。首先,透過專業訓練,你能「感知」那些非實體存在的事物,好比聽感的敏銳度,因此我學會隨著音樂觀察周遭環境。此外就是「紀律」,專業訓練讓我在工作中遵守紀律,並懂得與他人合作、傾聽他人意見、支持他人,同時了解如何堅定個人立場。最重要的,我認為音樂教會你堅持,並在自己面臨困境時挑戰自我極限並超越它。

 

永不放棄!相信一切都有可能!對我而言這是能透過不斷練習達到的,差別只是到達該階段的時間長短。所以我會這麼解讀,專業的音樂背景讓我受益,但它對我的創作思路卻無絕對影響,無論是設計音響或燈具,一切皆關乎「內在連結」——始終是關於設計師是如何感受、感受何物,以及想要傳達什麼?當自身牢記這點並將其作為設計重點,避免制式任務扼殺內在驅動力,因此,若設計師與自我連結相當薄弱,那他便無法透過設計與他人產生共鳴。

丹麥音響品牌 Bang & Olufsen 設計作品「BeoPlay A9」
丹麥音響品牌 Bang & Olufsen 設計作品「Beosound Shape」

▍承接前題,一件作品從發想、設計、製造到量產,其中牽涉許多實務面與使用者考量,這部分您是如何掌握呢?

 

這是個好問題。我會這麼解讀——我的設計形式簡約、清晰、自然,因此如何找尋良好傳達該理念的工具是個課題,卻不是什麼大問題。如果需要運算佐證,我會了解必要的數學公式,如果需要物理實驗,那我便參考物理知識,這些並不複雜到無法駕馭,更多是過程中邊做邊學,並且適度傾聽專家意見。

設計師斯拉托與設計師古德蒙德.路維克(Gudmundur Ludvik)因應全球新冠疫情設計的面罩,同時無償提供相關人士下載取用

▍作為一位丹麥設計師,自幼身處一個孕育許多經典工藝作品的國度,您認為這是否會影響您的創作思路?進一步來說,您的設計理念為何?

 

首先,丹麥工藝在機能方面有著悠久傳統與專業經驗,這源於我們對工匠,亦即製造者有著非常深厚的尊重,因此無論進入誰的家中,都會發現一些值得留意的地方,例如品質良好的家具單品。我想表達的是,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品味,而我不認為這是刻意為之,它某種程度上就是深植於丹麥文化,當然與福利制度有相當關連,丹麥的平均人民納稅費用可達 50%,這機制讓我們擁有良好的免費教育和醫療保健,甚至興建重要的公共機構,例如學校或美術館。此外,談到風格,我對追隨趨勢不感興趣,身為設計師,我不能一昧依靠當前趨勢進行創作,從我的第一張草圖到作品在市場上發表,通常需要兩到五年才能完成,然而對社群而言,歷經五年後才發布的作品可能顯得不合時宜。反之,如果我追求的事物是基於一種永無止境的趨勢,即人類和自然,那麼以此為核心進行創作時,它是有機會將成為「超越趨勢」的存在。

丹麥家具品牌 Le Klint 設計作品「Swirl」

▍作為空間裡的眾多物件之一,你如何看待設計單品(燈具、家具)與環境的關係?

 

首先,我不試圖刻意設計出引人注目的物件,甚至認為這想法相當無趣。好比假如所有建築師都喜歡建造不朽的作品或地標這種具強烈宣示目的作品,那這世界將會變得非常可怕。對我來說,我偏好讓事情變得簡單且更加實用,譬如燈具 Patera,它即是從「設計一盞單純的燈」作為出發點。因此,某種程度上它得具備高度實用性,除了滿足照明需求,還須提供良好的環境氛圍,同時確保光線不會讓使用者感到刺眼難受。

 

 

▍那麼在創作過程中,你是熱衷與不同藝術家保持互動,還是更喜歡享受獨自創作呢?

 

在十多年前創立 Slaatto Design 設計工作室時,丹麥最好的設計師與我便比鄰而坐,甚至我們每天都會打乒乓球。我們會討論任何觀點,甚至不怕收到別人的意見反饋,我堅信,這些互動促使彼此相互進步。然而,我也並非一昧妥協,而是在相信他者的觀點之餘,同時相信這些觀點能幫助我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況且,設計師的討論對象並不局限於藝術家,可能是我的祖母或任何人,生活中所以人皆可以成為我的導師。

斯拉托設計工作室一景

▍你看起來是個相當放鬆的人,對你而言,日常生活的靈感源於何處呢?

 

我認為靈感無處不在,尤其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感,更是激發靈感的重要來源,因為挫折會趨使我們思考解決的方法。此外,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無聊」也是靈感的另個觸發點。我不贊成人們選擇使用手機填滿空白,因為它會消磨人對周遭環境的敏銳度,時間久了,也許內心不會再渴望接觸新想法,更糟的是產生無以名狀的空虛感。當覺得無聊時,我們會找朋友聊天或去做自己有興趣的事,無聊可以啟發靈感,對我而言,生活中能有一些時間讓自己感覺無聊反而是好的。


 

Slaatto Design Studio

斯拉托設計工作室

 

隨著人們生活變得越來越複雜,我們被要求在越來越多的面向之間做出選擇。我們相信,人們內心希望專注於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複雜的產品、服務和不必要的資訊分散注意力。我們不害怕顯而易見、甚至平凡的東西,因為這些品質代表永恆且具有吸引力。因此,我們努力讓事情變得簡單,捨棄任何無助於理解產品的資訊,並為複雜的問題找到優雅而直覺的解決方案。

 


 

延伸閱讀
新媒體藝術家
袁廣鳴
ideatore plastico|造型藝術發明家
Getulio Alviani
傑圖利奧.阿維亞尼
Industrial Designer|工業設計師
Poul Henningsen
保爾.漢寧森
Industrial designer|工業設計師
Hans J. Wegner
漢斯.瓦格納
Industrial Designer|工業設計師
Jean-Marie Massaud
吉恩.瑪利.瑪頌
Furniture Designer | 家具設計師
Taiji Fujimori
藤森泰司
Industrial designer|工業設計師
Garcia Cumini
加西亞.庫米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