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 Picks|Pure White, Pure Form: Six Striking All-White Architectural Works

IW精選特輯|純白之境.現代詮釋:盤點 6 座精彩全白建築

IW精選特輯|IW Edit Picks

在當代建築語境中,純白建築不僅是一種色彩選擇,更是一種對設計本質的深層回應:或許,建築師試圖以白色量體回應既有地景;也許,他們嘗試進行一場光和影交互共舞的藝術呈現,又或者,是打算利用如此極簡的用色,進而表述更深遠的內在意涵。

 

無論目的為何,我們都能發現:在全白的肌理之中,建築總能輕易地抽離多餘的裝飾與干擾,轉而專注於光影、比例、質地與節奏的編排,將空間還原為感知的場域。IW 編輯部盤點近三年備受矚目的純白建築之作,從幼兒園到住宅,再到城市地標,企圖從中梳理當代設計師如何透過「白」作為媒介,重新定義建築與環境、感官與情感之間的關係。

純白幼稚園:在白色空間中開啟童年想像

 

延伸於既有幼稚園旁,簡約的設計語言回應孩童對自由探索的渴望。作為 1960 年代村落計畫的一部分,這座新增的幼兒教育空間不僅豐富了原有建築,更重新定義教育場所的感官體驗。

整體結構由兩個主要體塊組成:與舊有建築緊密連接的狹長入口和服務區,以及專為孩童的活動設計的開放式高挑空間。教室置於兩座庭院之間,日光隨著時間變化,透過兩扇大窗映照入全白室內,無形之中,孩子們在明顯的光影律動下,與環境產生更多的互動與連結。

沿街立面輕微退縮,形成開放的休憩平台,並設置長椅,邀請社區居民和家長在此停留、交談。

 

在純白幼稚園中,白色除了是外在的設計呈現,更是內在理念的具象化。它象徵著純粹與開放,營造出一個無限延展的空間,讓孩童的想像與創造力得以自由發揮。

莫雷利亞石屋:在抽象與地景之間,靜默佇立的白色量體

 

斜坡上的石屋,由石材構築、以垂直量體銜接山腰車道與住宅本體,建築緩緩嵌入地形,如同時間的沉積,與山體逐漸融為一體。主體空間向前水平延展,彷彿懸浮於岩層之上,在粗獷與純粹之間刻畫出一種幾近抽象的建築語彙。白色建築外觀,伴隨著峽谷陽光與微風,以一種看似靜謐卻極具張力的色彩強度,帶來強烈的視覺效果。

團隊引入東方「對立而共生」的哲思,將石的沉重與白的虛無並置,使建築不僅是空間容器,更是一種觀看、感知與沉思的裝置。公共空間向自然保護區開放,大面玻璃牆導引日光,稀釋量體邊界,創造出由實至虛的過渡層次。私人區域則被收束於一道細長內院之中,以封閉對比開放。

白色的純粹質感,將石材的沉穩與環境的粗獷進行對話,創造出既現實又抽象的張力,更在與大自然的對比中,展現一種靜默的力量,融入了山谷的景觀。

浮頂屋:幾何與光影的協奏,於白中凝練動態詩意

 

一頂似懸未懸的屋面,輕盈浮於建築之上,彷彿刻意脫離牆體,使整體輪廓帶有難以捉摸的漂浮感。長達 76 米的白色立面,宛如畫布般純粹,僅以一條斜向混凝土步道引領進入。

穿越交錯幾何的白色格子牆,風與光隨網格滲透而入,步伐轉折,再經一道灰白混凝土牆,粗礪肌理對比前者的輕盈,兩者之間,一座綠意庭院悄然鋪展。陽光從 47 扇不規則天窗斜灑而下,在白牆與水面之間流轉,造就如音符般輕快的明暗節奏。浮頂屋透過光影的變換,白色的立面與幾何結構共同構建動態詩意,營造不斷變化的視覺體驗,使得其超越單純的建築,成為一件永恆流動的藝術品。

霍諾利亞大廈:在曲線與光之間,雕塑一座垂直花園

 

白色量體蜿蜒盤旋,參與城市輪廓的描繪,共 15 層,涵納 84 戶住宅,回應著土地稀缺的縱向發展。建築由鋼筋混凝土鑄成,其高可塑性被極致發揮,流線形牆面與中庭宛如海風中翻動的薄紗,將街廓與自然氣息一併牽引。設計師刻意省略傳統窗景,以板材間的留白引導光影,呈現一體成形的潔白雕塑感。

霍諾利亞大廈的純白立面與獨特流線輪廓,在城市之中奏起一曲流動旋律,透過曲線與光影的交織,為現代都市注入全新的視覺語彙。

GD 住宅:幾何靜謐中的風景對話

 

建築以抽象立方體為語彙,清晰簡潔的線條定義空間邊界,外牆開口則謹慎編排,讓視線穿越量體,望向城市、古堡與遠山之景。庭院是此案核心,化解內外界線,同時成為空間節奏的轉折點,與風景相依;臥室、套房與書房等私人區域,則環繞庭院靜靜展開,藉由光影與植栽延續細膩的生活對話。

GD 住宅以極簡形式融入城市紋理,白色外立面在日光的變化下不斷演繹,保有地景的敬意與沉靜。

皮拉之家:遊走於界線與透視的線性語彙

 

此建築以層層線性語彙,重新詮釋建築的界線與觀看方式。由鋁條構築的綿延格柵,於街道與宅邸之間畫出若即若離的邊界,既提供遮蔽,又保留穿透。光與風自空隙間穿行,使量體輕盈而敞亮,亦讓視野延展至遠方。

因應城市法規限制,團隊將柵欄與主建築共構為一體,並於外牆與天井展開線性幾何的韻律,如層層波紋靜靜向外擴散。泳池成為視覺延伸的鏡面,映照出天井的節奏與流光,形成無垠空間的幻覺;陽台則輕輕向外伸展,轉折、重組建築邊界。

潔白外牆和鋁條格柵,無形中削弱了視覺上的厚重感,同時放大每一個細節設計,呈現無暇美感。

從純白幼稚園的光與想像,到皮拉之家界線與透視的遊戲,白色作為形式的基礎,傳達出建築與自然、光影與空間、公共與私密之間的微妙關係。無論是浮頂屋的動態詩意,還是霍諾利亞大廈的垂直花園,「白」將每個設計的核心價值凝練,通過簡約的幾何形態和輕盈的結構營造出一股無形力量。六件作品展示出何謂極簡與現代美學,更反映設計者對空間、光線及人類感知的深刻理解。在白色的包裹下,每個設計的意義得以提升,使建築回歸最純粹的語言,映照出空間與生活的本質對話。

 

 

撰文.整理:蘇新婷 

影像提供:大衛.扎佐索 塞薩爾.貝哈爾 阿米特.傑隆 塞爾吉.德邁利 費爾南多.格拉 伊沃塔瓦雷斯工作室

Collator:Chloe Su

Photo:David Zarzoso.Cesar Bejar.Amit Geron.Serge Demailly.Fernando Guerra.Ivo Tavares Studio

IW精選特輯|IW Edit Picks
由傢飾雜誌編輯群策劃推出的「IW精選特輯」,聚焦單一主題,精選來自國內外的精彩設計作品。每一輯皆由編輯團隊深入策劃,從空間語彙、材質質地到文化脈絡,挖掘當代設計的多重面貌。我們相信,好的設計值得反覆觀看與細細思量,也希望透過具策展感的選題視角,為讀者提供靈感與思維的出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