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彥君
採訪:蘇新婷 文字:蘇新婷
林彥君,生於 1990 年,現居臺北與柏林,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要表現形式,融合雕塑、聲景、夢境、表演、合作及虛實交錯的敘事,並著重於物質作品之外的聲音與意識構造,探索虛空場域的可能性。倫敦金匠大學取得藝術碩士,林彥君展演包括英國倫敦 ICA 當代藝術學會、臺北市立美術館、德國柏林 MONOM、德國柏林 Creamcake 藝術祭、立陶宛維爾紐斯當代藝術中心、德國柏林 SAVVY Contemporary、瑞典馬爾默 Skanes Konstforening,以及德國慕尼黑 Britta Rettberg 藝廊等。
一頭飄逸長髮,言語輕巧柔和,林彥君舉手投足透著輕盈而透亮的創作靈魂。往來於台北與柏林之間,她透過創作打開感官,捕捉細微的感知——夢境、聲響、抑或是萬物靈遇,皆是其研究與創作的靈感來源。她將墜落的夢境感受、未知的象徵意象,以理性手法轉化並詮釋那些超越語言的感性元素,藉由聲響與空間,創造出物質之外的虛空領域,並留給觀者無限的解讀空間。

「我從小就喜歡待在比較暗的環境裡,家中的燈總要太陽下山後才會稍微點亮。」
自然光線的變幻常成為彥君創作靈感的起伏所在,她在黑暗中沈澱,在沈澱中創作。談及近期新展《洄鳴》黑暗而神秘的展場,彥君說,當視覺在黑暗中受到極大干擾時,聽覺反而變得異常敏銳,細微的聲響皆無比清晰。這樣的狀態極為珍貴,因為當人們習慣依賴視覺,便很少真正靜下心來聆聽世界的聲音,「如果只剩視力而捨棄聽覺,那將是極為可怕的狀態。」
然而,作為一位聲音藝術家,彥君並非從一開始就專注於「聽覺」的奧秘。她的藝術之路始於繪畫,直至近六七年來,才逐漸對「看不見的事物」產生濃厚興趣,而「聲音」便是其中之一。談到這裡,我們不禁想像,彥君的創作生活或許充滿了各種聲音,事實上,她對「安靜」的狀態更為偏愛。大多數時候,她習慣戴著耳塞,僅在工作室創作時才將耳塞取下。「沒戴耳塞時,我會感到煩躁,」她笑著說,背後的原因或與創作與沈澱的交錯息息相關:日常生活是沈靜緩慢的,而創作則是充滿聽覺衝擊與複雜感受的。

從小就熱愛提問的她,對萬事萬物充滿疑問,腦中總是盤旋著各種千奇百怪的問題。這樣與生俱來的好奇心,便成為創作的源泉。也許因為不斷地問問題,促使她持續創作,試圖在過程中尋找解答;又或是,她的創作本身便源自於對一切事物的好奇,這份對未知的渴望,持續驅動著她的創作。
成長於台灣,對彥君來說,這裡是充滿能量的土地。本土濃厚的宗教氛圍,純樸而安全的環境,甚至是那些帶著幾分神秘感的幽暗巷弄與廢墟,都讓她深受吸引。回到台灣,彷彿是一次充電,在自然的懷抱中汲取能量,再帶回德國,轉化為創作的靈感。她熱愛逃離城市,沈浸於自然之中——從昆蟲到高山,萬物皆蘊藏著她的靈感來源。


近十年來,彥君持續進行一項特別的事情:記錄夢境。
透過長期觀察,她發現夢境或來自情緒,或源於生活習慣,有時甚至與因果牽連。她分享,吃素時夢境較為平靜,而葷食則易引發充滿情緒的夢。有時,夢是逃離現實的方式,讓現實中的難題在夢裡迎刃而解。一醒來,她便用繪畫記錄夢中的奇異空間或所見,使其在紙上成形。而夢境更引領她邂逅了此次於北美館的展出創作《洄鳴》的重要靈感來源之一:一隻蜻蜓。
某日午後,她在森林裡尋找夢裡出現的溫室,途中,一隻蜻蜓落在她的左手,偶爾振翅,隨她一同感受自然的靜謐與微聲。翌日午夜,蜻蜓悄然離世。這段深刻而充滿象徵意義的經歷,成為展覽中的聲音雕塑裝置《夢鳴》。


展覽《洄鳴》不僅承載著藝術家返回台灣創作的喜悅,更是對長年夢境探索的階段性呈現。當觀眾步入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空間,在聲響藝術的引領下,展開一場神秘的探索之旅。
展演以 15 分鐘的聲音雕塑裝置《夢鳴》揭開序幕——光澤熠熠的蜻蜓翅膀在完全的黑暗中異常顯眼,輕柔振動卻又戛然而止;人類微弱的呼吸聲在此刻猶如陣陣轟鳴,與翅膀輕拍的頻率交織,構築出一場微聲與寂靜交織的詩篇,悠長而細膩。
隨著因幽暗場景而放慢的步伐,不由自主地走向一幅巨型白色螢幕,微微刺眼,卻讓人無法移開視線。隨後,長達 45 分鐘的沉浸過程中,曖昧朦朧的詩意語言縈繞空間,輕柔呢喃直抵聆聽者的靈魂深處。空間聲響裝置《洄道》以故事貫穿,劇情始於兩位陌生人因躲雨而踏入山洞,隨即展開通往夢境海洋的奇幻旅程。一路上,與自然之靈相伴,傳說與記憶交織,白光與白煙環繞;從長型展間穿越至如夢似幻的異世界,觀眾的意識在未知的夢境中漂浮,空間的邊界逐漸消失,自我的意識隨之散開、徜徉。


「創作是一種解夢的過程。」彥君說,與其將夢境訴諸他人,換來的是帶有投射性的解讀,不如透過創作,為自己尋找答案。「對我來說,聲音創作是最合適的媒介,」她續道,「因為聲音能激發每個人截然不同的主觀詮釋,讓夢境的未知與抽象得以保留。」當聲響穿梭於現實與潛意識之間,引導聆聽者在模糊的邊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解讀與回應。在充滿矛盾與難題交錯的世界裡,她嘗試透過「創造體驗」為觀者開啟探索與發現之門的旅程。
「需要休息,才能『聽見』新的靈感。」此刻,彥君正處於創作的沈澱期,慵懶而寧靜。然而,新計畫也已悄然萌芽——新的一年,她希望透過更接近「表演」的形式,帶來全新的展覽體驗,並計畫以專輯形式記錄聲音,使作品得以被更直接地感知,讓聲音的流動成為時間中的印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