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莎拉.克洛普
Photo:Zaha Hadid Architects Interview:Ana Wang Text:Ana Wang
莎拉.克洛普就讀德國多特蒙德大學和卡爾斯魯厄大學並獲建築碩士文憑,於英國與德國皆擁有註冊建築師資格,21 年前加入 Zaha Hadid 建築師事務所,以對先鋒建築和創新結構的熱情貫徹職業生涯,現任事務所總監。曾與 Zaha Hadid 合作創建多項突破性建築項目,如德國沃夫茲堡斐諾科學中心、2012 年為倫敦奧運所建造的倫敦水上運動中心、英國牛津大學的中東中心,以及香港 The Henderson 大樓等。莎拉對於施工方法與混凝土設計特別感興趣,亦定期於校園中分享建築相關講座。

憑藉超凡的美感、獨有的設計脈絡,與不斷挑戰與創新的建築手法,Zaha Hadid 建築師事務所(ZHA)自 1980 年創立至今 44 年,於全世界締造無數標誌性的建築,成為業界崇敬的傳奇代表。其以極富未來感與結構性的輪廓敘述重新定義21世紀建築,再以具前瞻性的思考模式與無所畏懼的不斷突破,將意識形態化為柔和有機的感性線條結合數學概念的理性架構,賦予建築具辨識度的個性與靈魂,繼而連結城市與環境,以美學為媒介與世界相連。本期傢飾雜誌有幸採訪事務所現任總監,Sara Klomp 莎拉.克洛普,以二十多年來的工作經驗與觀察,分享對於現代建築與社會、公共與住宅,與人與環境關係的想法與計劃,以及多年來參與各大項目創作過程的心境轉換。



「我們旨於創造融合當地背景與文化、項目要求和創新工程的具像化結果,讓建築、城市和景觀在形式策略和空間體驗方面都能夠無縫地結合。」藉著對先鋒設計的深深著迷,而踏入建築世界的莎拉說道。在 ZHA 二十多年來的職業生涯中,她參與了多件代表性項目,其中包括德國的沃夫茲堡斐諾科學中心,其顛覆了傳統的博物館印象,將科學展品提升到離地面七公尺的高度,並於地面打造嵌入城市中心的新公共空間,創造城市與建築間的對話;2012 年為奧運會所建造的倫敦水上運動中心亦是由莎拉擔任專案建築師,此案所使用的混凝土中,藉由鋼鐵工業的副產物,磨碎的粒狀高爐礦渣(GGBS)取代 70% 的水泥,所使用的骨材更有 80% 以上來自回收材質,展現事務所表達建築與環境的另一種融合――永續發展。嘗試將項目「嵌入」於環境中,是 ZHA 創作原則之一,團隊會事先研究基地的景觀、地形和交通,畫出與當地的連接與動線,將之做為設計過程中的關鍵訊息,促使每個項目與其獨特的所在環境建立最密切的關係。




建築作為構築世界之雛形,更是影響人文與社會的重要角色,其始終關乎於人對空間的使用和想像。因此,如何將建築尺度及形象與人類感知及社會達到和諧的共處,便是設計的一大核心。創意的想法往往來自於觀察,事務所時常在自然世界的壯麗中找尋創作靈感,它是不可預期的有機生長又具規則性的創造,人類卻能從中感受到無比的放鬆並期望與之親近,ZHA 期望在建築領域亦能達到這樣的平衡關係,因此團隊經常共同專研地質和考古學、有機形態學、細胞和生物學等,無論是在香港 The Henderson 大樓或是倫敦水上運動中心等經典作品中,我們都能看見 ZHA 的建築擁有如有機生物般的輪廓或架構,卻與周圍環境的氛圍相容而不顯突兀,僅是散發著前衛而獨特的氣息,使人想要靠近理解或觀察,甚至進入探索。



建築並非遵循時尚或經濟的循環,而是遵循社會和技術發展所產生的創新週期。生態永續性和社會的不平等分布是現在這個世代所需面臨的決定性挑戰,而建築則是其中一種解決方案,ZHA 相信這一代的設計產物將會放眼於更高程度的複雜性和連結性,以包容當今人類生活的活力、密度和多重性,而非過往高重複性或單一目的之型態。團隊亦不斷探索著新的概念、邏輯或方法,並跟隨科技進步,找尋創新的施工策略與材料,構築許多過去所無法想像的可能性,並重新審視空間的形式和與社會的連結,思考如何應對當今面臨的緊迫生態挑戰。人工智慧、虛擬實境、機器人和 3D 列印等創新技術的協助,提供設計過程更加立體且效率的思考與執行,而 ZHA 前衛創新的創作概念亦促使更多技術與施工法的誕生,便是這樣強而有力的相互促進,共同構築並整合了現代需求的建築型態,我們才能夠在這個世代中見證這些偉大作品的誕生。

「你不僅要相信自己,還要堅信這個世界值得你投身奉獻。」Zaha Hadid 女士曾說過。面對時代的改變與躍進,ZHA 事務所同樣不斷突破自我,挑戰極限,不僅是為了創造解決需求且備具意義性的存在,更為人類的需求演變與地景美學而努力,以無限的設計想像串起人與世界的連結。建築記錄著當代美學,是構成文化的重要因素,亦是一封人類向環境所遞出的訊息,莎拉作為事務所的帶領者,選擇時刻保持ZHA的創作初衷,融合環境與社會,觀察時代與思潮,藉設計的共時性留下一座座永恆的印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