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威尼斯 SOMBRA 感光涼亭

在今年威尼斯「Time Space Existence」建築展中,荷蘭建築事務所 MVRDV 攜手 Metadecor、Airshade、Alumet 等合作夥伴,共同打造出一座有詩意又有未來感的臨時性裝置建築,名為「SOMBRA 涼亭」。此名取自拉丁文中「太陽(sol)」與「陰影(umbra)」的融合詞彙,形體靈感源自測量日照角度的「日射儀(heliodon)」。
此裝置現坐落於歐洲文化中心 Giardini Marinaressa 花園中,在六個月的展期,它以優雅的姿態書寫對陽光的頌歌,也提出一種對於氣候變遷的建築性回應。

SOMBRA 涼亭的結構由六道金屬肋骨組成,分別朝向太陽移動的不同軌跡。上下兩道拱形鋼梁對應夏至與冬至時的日照角度,支撐其上的則是由 Metadecor 出品的穿孔金屬板構成的三角形遮陽面板,呈現斑斕光影。這些面板可活動,在無日照時自然展開,讓視線與風穿透其間;當陽光強烈時,則會自動闔起形成遮蔭。彷彿像是植物般對光感應,此裝置能隨陽光改變姿態,猶如一個會呼吸、有意識的生命體。


一連串開闔動作全然不依賴電子元件或馬達,而是透過 Airshade 的無動力氣壓技術實現。結構肋骨中內藏一系列小型氣囊,當金屬受熱後,內部壓力上升,空氣被推入與面板相連的小氣袋中,使之如柔性機器人般收縮、拉動面板關閉。這套仿生系統不僅實現動態控光與通風,更完全無操作碳排放,可說是對永續建築未來的一場實驗。
涼亭內外細節亦充分呼應對陽光的禮讚。圓形地坪刻劃著北半球的太陽運行圖,象徵整體幾何設計的基準。而拱形結構的底部,則以超過兩百種語言鐫刻出「太陽與陰影」一詞,不僅回應涼亭名稱,也傳達出陽光對人類而言是一種跨越語言與文化的共通經驗。

在主持團隊 MVRDV 的合夥人 Bertrand Schippan 看來,隨著氣候危機加劇,人們必須思考與自然更為協調的新型建築,而 SOMBRA 所代表的是其中一種可能,因它能像植物一樣能感知、回應環境的建築型態。SOMBRA 透過讓陽光、空氣與環境共鳴,重新定義人與自然的共處邊界。